在过去的几年里,我多次前往朝鲜运送粮食。这些并不是旅游,而是工作任务,我作为一名船员,第一次进入朝鲜时,货舱里装着一万两千吨玉米。一路周折,最终靠上了码头,具体位置就不提了,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。
整个码头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型监狱,处处是全副武装的士兵,从门岗到巡逻哨再到仓库屋顶上的哨位,都是一片戒备森严的景象。附近的森林中,还有多处显眼的高炮阵地,黑黝黝的炮管指向天空,仿佛随时准备作战。从进入朝鲜领海的那一刻起,船上的所有带摄像头的物件,包括手机、笔记本和相机,统统都登记上交,没有人敢心存侥幸地偷偷留下。身处这样的国家,不要幻想什么友谊,也不要期待护照后面会多几句话,事实证明,这种预判是完全正确的。
靠岸后,我们可以在码头内溜达,活动范围仅限于码头内。外面的街道干净整洁,却几乎看不到行人。码头的大门有好几个,但靠近大门十米范围内,持枪士兵便会大喝你转弯回去。那些试图靠近门卫,递烟、递巧克力的外国船员,下场与我们相同。这个所谓的“友谊”,不过是一厢情愿。传说中的教材,早已将中国几十万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出生入死隐去,代之以金氏家族的英勇事迹。
有一次,我在码头边的铁栅栏旁漫步,想多看看这个邻居的真实面貌。突然,一位六七十岁的朝鲜大妈从对面街道跑过来,抓住铁栅栏,用快速的朝鲜语说了一大堆话,我一句也没听懂。当我试图用英语或汉语与她沟通时,几个便衣突然出现,直接把她拖走了。终于有个朝鲜人愿意和我交流,结果却如此,我索性站在那里不走,看还有没有其他人出现。两个小时过去,天已黑,视线中再无一人影,只得悻悻回到船上。
写这篇文章的原因,是因为前几天看到有人大言不惭地说朝鲜已经满足了人民的温饱。我无法忍受这样的言论,问他现在是哪一年的事?我的经历是在疫情前的朝鲜,不相信这么短时间内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。那些跟随旅行团的人所见所闻,都是朝鲜官方愿意让他们看到的,不要轻易相信,更不要为此歌功颂德。
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,一行政府官员浩浩荡荡地来了,大约二十个人,包括边防、港口、海关、检疫和商检等。他们例行检查完所有手续后,提出了一个让我吃惊的要求——要求在我们船上用餐,而且是以不容商量的口气。船长也非常吃惊,因为二十多个人要吃几天,船上的蔬菜本来就很稀缺,供他们几天后,船员就没东西吃了。经过友好的协商,朝鲜人表示不吃蔬菜,然后用笨拙的汉字写下他们的需求:米饭、肥猪肉、鸡蛋等,并补充说如果有啤酒就更好了!船长松了一口气,指示我带他们去食堂用餐。接下来大厨忙碌了起来,米饭热好,肥肉用回锅肉的做法煮好,煎了几十个鸡蛋,每人一瓶啤酒。用餐过程中,不断有人拿着啤酒、夹着肥肉过来要和我分享他们的快乐,我只能微笑着拒绝。
他们走后,我绕着码头又走了一圈寻找答案。发现整个码头只有我们一艘中国船,欧洲船员很少吃米饭,也许这就是他们盯上我们的原因。作为回报,我们的船在码头内没有受到任何为难,直到卸完货后,船长斗胆提出让当地代理带我们出去逛逛,他们也一口答应了。大巴车载我们驶出码头时,我能感觉到其他外国船员眼中的羡慕嫉妒。
写到这里,大家应该明白,这些政府官员尚且如此,普通百姓很长时间都没有机会吃上一顿饱饭。船上装的是散装玉米,职业经历让我认为这种玉米是作为饲料运过来的。如果是粮食,装货前卸货舱必须严格清洗以达到运送粮食的标准,而我们这船玉米之前装的是煤炭,货卸完后只是简单清扫了一下。玉米是在东亚国家用大抓斗装的,朝鲜也是用抓斗卸货,这些环节都不符合装卸粮食的标准。大约五天的24小时作业后,所有玉米卸完,大抓斗无法将货舱内的玉米完全抓干净,残留了一些玉米。
那天晚上很迟了,大概凌晨一点多,一群人来了,为首的是一个码头的小干部,天天来吃饭,虽然交流不多,但已眼熟。他羞涩地问我,舱底的那些玉米我们还要不要?不要的话,能否送给他。他表示可以帮我们清理货舱。几十个人要上船,我不敢做主,于是叫醒了船长。船长马上答应,并交代我打开船舱所有探照灯,提供所需工具。这几十个人从我身边走过,我发现除了小干部,其他都是妇女,有二十多岁、三十多岁、四十多岁的。一开始我以为她们要扫回去喂鸡鸭,但看到她们下到舱底,跪在地上用手帕捡玉米粒,内心震撼不已。没有人说一句话,捡空了就换地方继续捡,小干部则站岗的士兵打交道,不让士兵驱赶她们。
捡完玉米,她们用头巾包好,拿起扫把把船舱清扫干净。我赶忙告诉领头的,这样已经很好,剩下的事我们自己做。她们满心欢喜地离开,每人捡了三、五斤玉米,小干部也感激地微笑,临走前重重握了握我的手。说实话,之前我对这些公务员天天蹭饭有些鄙视,现在明白了他们的处境,更多的是同情。
撰稿人:山戎 日期:2022年8月31日